换个马甲? Reeder 2 评测 - 新旧版对照评比

icon

在 Google Reader 关闭服务后,Feedly、Digg reader 等产品异军突起,纷纷抢占这一市场,昨天 Silvio Rizzi 正式发布 Reeder 2,作为 iOS 和 Mac 上最受欢迎的 RSS 阅读器之一,其续作表现究竟如何呢?

Reeder 2 重新上架,坑爹价格 4.99 美元( 30 元软妹币),有点小贵。旧版 Reeder 在 iPhone 和 iPad 分开上架,开发者精力有限,iPad 版本开发进度缓慢,体验远不如 Mr.reader,实属遗憾,而 Reeder 2 作为通用版上架,也避免出现这个问题。Mac 版在秋季也会上线。


一进入软件,首先需要创建账号,支持 Feedbin、Feedly、Feed Wrangler、Fever、Readability 等多账户登入,方便大家将所有订阅频道集合在一起,这部分功能也与旧版保持一致。

这里我使用的是 Feedly 账号进行登录,不知道 Digg reader 什么时候会开放接口呢?毕竟景德镇内访问 Feedly 实在不便啊!

登录成功后,可以对账号进行设置,包括描述、同步、存档、阅读完成标记、图片缓存、图标未读数量等功能设置,支持导出订阅内容,格式为opml,可通过邮件进行备份。


基本设置完成后,进入阅读主界面,阅读功能我将新版旧版一起截图,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孰优孰劣。

订阅源列表页,显示账号内所有的订阅源以及未读数量,长按订阅源可对其进行编辑,点击右上角的加号可添加新订阅源。页面底部可点击按照收藏、未读、所有切换显示方式,点击图标会有短暂的文字提示,去除旧版的刷新按钮,全部采用下拉刷新。

从界面风格来看,Reeder 2 变化很大,其摒弃了一切装饰性元素,该拍扁的拍扁,该去材质的去材质,文字也进行放大,使得自身在风格上更加贴合 iOS 7 的设计,整体看上去和 Digg reader 很相似。

文章列表页以是否加粗表示已读未读,简单明了,同样点击底部图标可按照收藏、未读、所有文章切换显示方式。点击打钩可设置全部文章为已读并返回订阅列表。

文章条目上右划可标记已读未读,左划可收藏文章。

旧版从文章列表页要返回订阅源页面需要点击左上角的按钮,操作起来很不方便,而 Reeder 2 改善了这一用户体验,从屏幕左侧边右划可返回订阅源页面,屏幕右侧边左划进入刚刚阅读的文章页面,操作起来非常流畅!

让人遗憾的是与旧版一样,在4S上如果文章列表过多,下拉还是会有点顿顿的感觉,但比旧版会更顺一点。旧版可使用双指向上或向下标记该文章上面或下面的所有文章为已读,Reeder 2 在文章条目上长按即可进行标记。


文章页面,功能和旧版基本吻合,显示也差不多,图片直接全宽度显示,去除了白色的边框,图片变大后文章显示的内容变少。

文章页面左划返回列表,屏幕右侧边左划显示分享菜单,点击文章标题或除屏幕右侧边外的任意地方向左划动,即可通过内置浏览器对内容进行浏览。

页面底部按钮的操作分别为:已读未读标记、收藏、上一篇、下一篇、发送,功能上并没有差别,只是展示方式略有不同。


Reeder 2 的弹框都是采用卡片式,点击文章图片显示的操作也一样,分别是:查看图片、Alt标签、保存到相册、图片链接、保存至Evernote,发送邮件。

查看图片时,还是需要用双指进行放大缩小,无法和相册一样双击放大缩小。

Reeder 支持对文章标题和内容字体的大小、对齐设置,Reeder 2 增加将图片变为灰色的设置,话说这个功能用处不大吧?

分享内容也保持一致,除了常见的Pocket、Readability、Instapaper等稍后读应用,Twitter、Facebook、App.net等社交网站,Evernote、Pinboard、Delicious等常见服务外,还支持复制链接、使用Safari打开、邮件发送链接、邮件发送正文、短信发送链接等操作,不足的便是缺乏对国内应用的支持了,常见的微博、微信服务统统没有。

分享内容可在设置里对其进行开启或关闭。值得一提的是 Reeder 分享的反应速度不错,基本即点即实现,不存在多余的设置或延迟。

Reeder 2 内置的浏览器,浏览器的内容也支持发送到相应服务。

Reeder 的设置还是比较全面的,主要有常规、缓存、账号、分享服务的设置,对于阅读、网页浏览器、订阅条目、文章列表、显示模式等内容均可设置,有需求的可以看下,其实应用默认设置已经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了。

  • 截图
    此 App 已针对 iPhone 5 进行优化
  • 截图
    此 App 已针对 iPhone 5 进行优化
  • 截图
    此 App 已针对 iPhone 5 进行优化
  • 截图
    此 App 已针对 iPhone 5 进行优化
评论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