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谈 FBI对苹果的要求影响一代人权利?

近两日,国内的苹果用户正在享受着 Apple Pay 带来的便捷服务,各大科技媒体版块也是刷个不停,很是热闹。对于 Apple Pay 在中国的表现,苹果 Apple Pay 副总裁 Jennifer Baily 直接打出了 1000 的高分,可以说是超乎想象的好。然而这桩大喜事并不能减轻苹果公司在美国的烦恼——FBI 与其又因为该不该破解 iPhone 互撕起来了……


事件起源

这要追溯到去年 12 月份,Syed Farook 和他的妻子 Tashfeen Malik 在加州 San Bernardino 持枪杀死 14 人,Syed 在警察突袭时被击毙。在随后的调查中,FBI 发现了一部手机,而这部手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个恐怖事件中的重要证据,但是这部手机正好是运行着 iOS 9 系统的 iPhone 5c,但是这部 iPhone 5c 上了锁,使用者已经不在,也就没有人知道密码。

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下,FBI 就找上了苹果,并让法庭通过法令要求苹果创造一个特殊版本的 iOS,一个只能运行在他们找到的那部 iPhone 5c上的 iOS 系统。该版本的系统被称为 FBiOS,它能够绕过输入验证(10 次错误输入清除数据)这一措施,方便随后 FBI 通过连接外部设备,尝试不同排列顺序密码的方式破解掉这部设备。

苹果拒绝 多家巨头站队

FBI 提出要求后不久苹果 CEO 库克在苹果官网上发布了一封公开信表明态度,解释了这项技术在实现上的不可能性,并称“这种工具一旦被创造出来,就能在各个 iOS 设备上被一次再一次的利用。在物理世界里,这就相当于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任何锁……没有任何一个理智的人会容许这样的做法。”

随后该事件愈演愈烈,谷歌、推特、Facebook 等科技巨头们也纷纷选择站在了苹果这一边。

苹果公开叫板美国政府机构并亮明自己的态度,并非苹果不愿意协助反恐行动,相反,库克在公开信中反复强调,苹果公司自 San Bernardino 惨案发生以来,一直在积极配合 FBI 的相关调查工作,甚至派出工程师团队进行技术协助。苹果之所以不服从法院判决的原因在于:FBI 的要求已经超出了苹果所接受的配合反恐行动的底线,将使得用户数据和信息隐私在未来可能由于此次事件成为先例,而遭到进一步的妥协,这有违苹果一直以来所遵循的用户隐私至上的原则。


苹果和 FBI 的这一轮公开叫板,逐渐超越了该事件本身,演变为一场关于反恐和用户隐私之间如何权衡的大讨论。事实上,自从美国遭遇 911 恐怖袭击以来,关于政府是否能够随意获取隐私数据、科技公司是否应该配合政府的反恐行动以及配合程度有多深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歇。

其实苹果之所以寸步不让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该起事件的本身,而是考虑到由此形成先例,而引发的一系列后续的在用户数据安全方面的不断的让步和妥协。

库克在公开信中使用了“Chilling”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政府动用这样的行政权力所可能带来的影响。信中称,如果政府可以动用这样的法案让 iPhone 非常容易就被解锁,那么它就具备进入任何人的设备获取数据的能力。政府能够截获你的短消息、获取你的健康记录或金融数据、定位你的地理位置,甚至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控制手机的麦克风和相机。

FBI 可能特意选择了十年来最曝光率的国内恐怖主义案件,美国普通民众希望 FBI 阻止这种恐怖主义,但这与人们的生活和权利并没有关系,FBI 找到恐怖分子的联系人并阻止其他攻击,那又怎样?而设想一下,如果 FBI 最后“得逞”,这种类型的请求可能会增加,并且这些工具可能会泄露,最终被犯罪分子利用,从而影响整体安全性。

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对自己设备的安全和隐私拥有权利,我们是否能够使用工具保护自己来防止政府和攻击者获取我们的数据。这些工具有时可能被用于最严重的攻击,但它们可保证我们公民权利和言论自由。

评论暂时关闭